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暑气至此而止,天地间开始酝酿清朗凉爽的秋意。
处暑节气,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气血亦随之由外放转向内敛。处暑养生,关键在于“收”与“润”——收敛夏季耗散的阳气,滋润初秋渐生的燥气,为秋冬打下健康根基。
起居有序,顺应秋收之势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处暑后,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亦需顺应“秋收”之势。宜逐渐调整作息,早睡以养阴精,早起以舒肺气。保证充足睡眠,缓解“秋乏”。
室内通风,湿度适宜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闷热。秋燥渐起,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清水,维持一定湿度,滋润口鼻与呼吸道。
动静相宜,涵养身心之气
登高望远,疏解郁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景易引人感伤。此时登高远眺,极目蓝天旷野,可开阔胸襟,排解悲秋情绪,使情志安宁。
宁神静养,调摄情志
处暑后宜收敛神气,使心态保持平和宁静,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饮食调摄-滋阴润燥是核心
处暑饮食,重在 “清补”与“润燥”,为身体补充夏季消耗,同时抵御初秋燥邪。
核心原则:
增酸少辛: 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如葡萄、石榴、柚子、山楂)以收敛肺气,养护肝木;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发散之物,防止助燥伤阴。
滋阴润肺: 重中之重!多食性质甘润平和、能生津养肺的食物。
健脾养胃: 夏季过食生冷易伤脾胃,处暑仍需顾护,为秋冬进补打基础。选择易消化、健脾胃的食物。
多喝汤水: 主动补充水分,对抗秋燥。温开水、淡茶、蜂蜜水、自制的滋阴汤羹粥品都是好选择。
舒城县人民医院推荐
处暑,是夏的谢幕,亦是秋的序章。在这冷暖交替、燥气初萌的时节,顺应天时,收敛心神,润养身心,在薄暮里为自己添一件温柔的衣裳,在微燥中为自己寻一味清润的滋养。愿大家皆能在这节气流转中,安然步入天高云淡的丰盈之秋。
图文 | 钟炜鑫
编辑 | 王艳萍
初审 | 钟炜鑫
复审 | 方春生
终审 | 王宗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