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养生

发布时间:2024-12-21 09:29 来源:舒城县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冬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舒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该节气的气候特征以及中医养生方式。

 

“冬至阳气起。”在这个时节,气候严寒、气温降低,阳气潜藏,阴气最为旺盛,因此,在这个节气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冬至三个地方要暖
冬至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气血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头暖

 

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易引起头痛、感冒和胃肠不适等。

脚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皮下脂肪较薄,下肢血液循差(相比于人体其他部位),保暖性很差。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此时病毒、细菌乘虚而入,便引发身体不适。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背部受凉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起各种不适。

 

 

冬至饮食

冬至当天的饮食,我国的南北方差异巨大。北方是各种饺子,南方则不同的地区各有不同。

一碗萝卜汤—化痰消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的作用;熟者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在家里炖点白萝卜汤辅助治疗。注意:脾虚泄泻的人最好少吃。

一笼山药—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无毒,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之功效,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幼都适宜,有病无病都适用。

一碗栗子粥——补肾

 

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不仅补肾,而且滋养脾胃,缓解肉食带来的负担。

冬至·艾灸

冬至后,随着气候变化,人体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冬季进行艾灸养生,有助于温经通络、补益元阳,增强身体抗寒能力。

舒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推荐艾灸穴位组合:腰阳关+神道

 

 图文 | 钟玮鑫

编辑 | 王艳萍

                                          初审 | 王艳萍

复审 | 方春生

终审 | 王宗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