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上火”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4-11-09 08:26 来源:舒城县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不知近期大家是否会感到口干、口腔溃疡、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烦躁、干咳等情况?

这就是上火~

 

 

从中医角度,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

实火

黄帝内经》中有云:“气有余便是火”。这种火往往饮食密切相关,比如说吃火锅烧烤后上火,这种火就是实火了。主要症状有: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硬,舌苔黄腻,病程急短。

 

 

 

虚火

顾名思义,“虚”是因体内正气不足,如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导致如熬夜后上火,这个火就是虚火。主要症状有: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心烦失眠,上火时间较长。

 

为什么会“上火”呢?

 

 

在中医学理论中,人体分为阴阳。可简单理解为,火热和水液。正常情况下,阴阳是平衡的,当机体内水液丢失严重,出现阳大于阴时,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上火。注意:该段文字中的描述为帮助读者理解,仅进行通俗简单的类比,临床中此种类比或表述比并不严谨。)

 

哪些因素会导致“上火”?

 

室内环境干燥

气候干燥会导致气管黏膜净化作用变差,直接导致鼻腔、咽喉等发干,并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

 

 

过于暖身食补

火锅、烧烤、涮羊肉等暖身美食,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当归等滋补品,可谓“燥上加燥”。

 

 

 

作息时间不规律

夜晚休息不够、过度劳累等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

 

 

情绪波动

忧郁、易怒、悲伤等也导致体内的上火的原因之一。应激负荷状态下诱发的神经、免疫及代谢等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的失衡状态会引起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知道了上火的主要原因,就可以扑灭体内的“小火苗”~

舒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部3楼西侧)教您如何区分“上火”以及如何“灭火”补津液哦~

 

 

No.1

 

症状: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手足心热等。

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灭火器”:

(1)莲心茶。莲子心可清心安神。每次取莲子心1~3g,泡水饮用即可。

 

 

 

2)心火旺者建议多食用:莲藕/藕节、苦瓜、荷叶、百合等。

3)保持良好心态,寒温适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

No.2

 

症状: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等。

实火:眼睛红、肿、,口苦,伴有烦躁易发火大便干燥

虚火:眼睛干涩、头晕目眩,手脚心发热,内心烦躁,半夜睡着的时候出汗。

“灭火器”:

(1)菊花茶黄菊花又叫菊花,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明目等功效。

 

 

 

2)调整情志、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肝火。

3)睡眠不够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容易肝火上炎

No.3

 

症状:鼻咽干疼、咳嗽胸痛等。

实火:咳嗽少痰、口燥咽干。发热口渴、气粗烦躁、咽喉肿痛、鼻出血、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等。

虚火: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干咳少痰、口干、声音沙哑、鼻有干痂、手脚心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等。

“灭火器”:

(1)金银花茶。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2)白茅根、芦根、橘络煎煮,具有清热去火、滋阴凉血润肺的功效

No.4

 

症状: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大便干结等。

实火: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虚火:可有轻微咳嗽、腹胀、便秘

“灭火器”:

(1)苦丁茶。苦丁茶性寒味甘甜,有疏风清热、明目生津功效。

 

 

 

2)日常饮食建议:可食用丝瓜、白菜、苦瓜、茄子、芹菜、黄瓜、豆腐、苹果等。

No.5

 

中医学中所说的的“肾火”多为虚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燥热、盗汗、多梦、男性易遗精,有时甚至尿道灼痛、腰膝酸软、足跟痛等。

“灭火器”:

(1)枸杞、地骨皮茶。枸杞子性平味甘。地骨皮又名枸杞根,性寒味甘,有滋养肾脏的功效。

 

 

 

2)去肾火应以滋阴为主,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西红柿、蜂蜜、牛奶、鸭血、鸭肉等。

 

仲秋至深秋,气候干燥,人体易缺失水分,经常出现皮肤干裂、毛发干燥、咽喉干痛等症状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水分的补充,饮食上应“酸、 甘、润”为主,多食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同时注意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助燥伤阴。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饮食起居、锻炼要顺应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才可能让机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启明,聂晶.从气机升降出入浅谈"上火"的辨证论治[J].江西中医药,2021,52(6):20-22.

 

钟玮鑫/图文

方春生/一审

王宗胜/二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