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砥砺前行
我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
“从青春到中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流逝,医学生时的宣誓记忆犹新,宣誓的场景历历在目,宣誓的内容时常回荡在耳边,回想起仍会热血沸腾,更记得从医的初心,依然会把誓言当做一生的奋斗目标,用心做个好医生。”王自银有感。
1998年7月刚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分配到舒城县人民医院选择心血管内科,从一名见习医生、住院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舒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从医25载,王自银在心血管领域默默耕耘,一直秉承着对生命的敬畏,始终奋战在心血管病防治一线,没有动摇过济世救人的信念,竭力用毕生所学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全力守护患者安康。先后获得“舒城县医德标兵”及“舒城名医”称号。
躬耕勤研 践行誓言
在众多科室之中,责任重、风险高的心血管科,对医生们并非是个理想选择。而总有一些人,选择迎难而上,王自银便是其中之一。就这样日复一日、来回地忙碌于科室的各个角落。繁忙的工作并没有磨灭王自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25年,始终坚持学习,先后在安医大一附院及安医大二附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省市心血管学术会议,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到临床实践。
王自银强调:“医学是不断发展的,不学习,无法跟上医学的发展,无法掌握最新的医疗诊疗技术,医学更是没有尽头的,更新医学知识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助推心血管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王自银先后在在国内CN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作为科主任,王自银率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新业务,拓展学科建设。总是把心血管领域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地将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本县本院的实践,加以引进、吸收、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18年5月在舒城县开展第一例心血管造影术,开创舒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的先河。先后在县医院开展首例冠脉球囊扩张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急诊PCI”新技术,填补本县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空白。”2021年12月启动我县胸痛中心并全面推动建设,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我县胸痛中心建设。“时间带给一个人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一份处世不惊的从容。做一名好医生,远远不够,要学习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做一名心内科医生,是我无悔的选择。”王主任表示。
用心护心 携手同行
谁也未曾想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又面临新挑战,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近期科室接诊的病人数量是之前的四倍,病床都已住满,甚至在走廊还加了些病床。病区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基础病叠加新冠感染的病人较多,目前就诊量还在增加。
连日来的不停轴的工作,又感染新冠,发低烧,咳嗽,全身酸痛,一直坚持着每天在岗,可毕竟不是钢铁之躯,一次抢救过程中,他感觉自己也上气不接下气,浑身出着虚汗,下班后拍个CT,不幸中招——肺炎,就这样王主任打着吊针坚持上班,虽然没有钢铁身躯但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最近患者增多,科室人手不足,每天都在收住新入院的患者,近半个月来,王主任和科室的20名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救治一线,沟通、治疗、查房......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就像他说的:患者之事无小事,我们一定可以不负使命,让患者放心、安心。
科室入住的大部分是老年患者,还有一些高龄患者,面对病情,高龄患者会比较焦虑,家属也跟着急。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安危和诊疗需求,还要给患者及家属做思想工作。
“如果我们都倒下了,病人怎么办,我们没有选择,要顶上去。”王主任表示,目前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感觉还可以,“实在不行了再休息一会,现在是特殊情况,能坚持肯定还是要坚持。”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务人员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者的使命。在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正是和王自银一样的全院医务人员的挺身而出,他们以决战决胜的信念、直面风险的姿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把奉献立在脚下,用实际行动守护患者安康,给患者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疫情防线。相信,有他们的坚守,这场战“疫”,我们一定能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